那一年(庚戌,1910)是考试留美赔款官费的第二年。听说,考试取了备取的还有留在清华学校的希望。我决定关起门来预备去应考试。
许怡荪来看我,也力劝我摆脱一切去考留美官费。我所虑的有几点:一是要筹养母之费,二是要还一点小债务,三是要筹两个月的费用和北上的旅费。怡荪答应替我去设法。后来除他自己之外,帮助我的有程乐亭的父亲松堂先生,和我的族叔祖节甫先生。
我闭户读了两个月的书,就和二哥绍之一同北上。到了北京,蒙二哥的好朋友杨景苏先生(志洵)的厚待,介绍我住在新在建筑中的女子师范学校(后来的女师大)校舍里,所以费用极省。在北京一个月,我不曾看过一次戏。
杨先生指点我读旧书,要我从《十三经注疏》用功起。我读汉儒的经学,是从这个时候起的。
留美考试分两场,第一场考国文英文,及格者才许考第二场的各种科学。国文试题为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》,我想这个题目不容易发挥,又因我平日喜欢看杂书,就做了一篇乱谈考据的短文,开卷就说:“矩之作也,不可考矣。规之作也,其在周之末世乎?”
下文我说《周髀算经》作圆之法足证其时尚不知道用规作圆;又孔子说“不逾矩”,而不并举规矩,至墨子、孟子始以规矩并用,足证规之晚出。这完全是一时异想天开的考据,不料那时看卷子的先生也有考据癖,大赏识这篇短文,批了一百分。英文考了六十分,头场平均八十分,取了第十名。
第二场考的各种科学,如西洋史,如动物学,如物理学,都是我临时抱佛脚预备起来的,所以考得很不得意。幸亏头场的分数占了大便宜,所以第二场我还考了个第五十五名。取送出洋的共七十名,我很挨近榜尾了。
南下的旅费是杨景苏先生借的。到了上海,节甫叔祖许我每年遇必要时可以垫钱寄给我的母亲供家用。怡荪也答应帮助。没有这些好人的帮忙,我是不能北去,也不能放心出国的。
我在学校里用胡洪骍的名字;这回北上应考,我怕考不取为朋友学生所笑,所以临时改用胡适的名字。从此以后,我就叫胡适了。
以上内容选自胡适《胡适传记菁华》。
胡适(1891—1962),安徽绩溪人。现代著名学者、诗人、历史学家、文学家、哲学家。原名嗣穈,学名洪骍,字适之,笔名天风、藏晖等,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。曾任北京大学校长、台湾“中央研究院”院长等。有《胡适全集》44卷存世。
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学术史上最具争议的焦点,赞扬者有之,批判者也不乏其人。他让毛泽东纠结,让蒋介石、李敖推崇,他一生拥有三十五个博士头衔,被称为“九项全能”学者,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。
胡适是现代传记文学的倡导者和重要实践者,据耿云志统计,他一生写过的传记作品在120万字以上,其中《四十自述》为胡适生前唯一亲笔撰写的成长自传。这些作品综合反映了胡适在各个领域的成就,同时它们对现代传记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。因此,有人说:“不读胡适的传记作品,就不了解胡适。不了解胡适,就不了解现代中国!”
欢迎关注“东方觉悟社”(ID:dfjws2013)!
评论